蕭鼎昇

 
姓名 任教科目 教學簡歷 教學特色敘逑

黃慧萍

黃慧萍

國文科領域召集人 靜宜大學 中文學系畢  

 

蕭鼎昇

蕭鼎昇

英文科領域召集人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系

台中長億高級中學

台中新光國民中學

台中東峰國民中學

課堂上我非常注重與學生的互動,每一課的單字我都會帶著學生練習發音,讓學生將聲音與字彙進行記憶上的連結。同時我也很注重筆記的抄寫。在學生可以吸收的範圍內,適時補充相關的片語和衍生字彙以增進學生考試的能力。在課文教學進行前,我會先帶學生看課文組織架構圖,讓學生對於該課的段落有一定的概念,並先講解該課文的文體後再進入課文。每個段落我都會準備至少一個問題讓學生去思考並練習擷取課文中的重要資訊,進而訓練學生閱讀英文文章的能力。

作業和考試卷試題的檢討,我也會反問學生,以檢視學生是否真的有學會該題型。至於在翻譯以及重組句子的題目,我會抽學生上台練習,再檢討來幫助學生建立翻譯的架構。所以在我的課堂中,透過問答與學生實體的練習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楊?安

楊?安

數學科領域召集人

清華大學數學系畢

曾任教務處國中部組長5年

1.教學重心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潛能。

2.強調學生基本功的認知培養,講述由淺入深,循序
 漸進。

陳祈宏

陳祈宏

自然科領域召集人

從民國92年開始教學~明德中學

1. 將艱深的理論搭配生活化題材說明

2. 仔細說明公式、定理的意義,使同學較容易牢記與應用

3. 帶領同學對科學實驗的現象或結果,經過思考與統整後加以運用

許雅斯

許雅斯

社會科領域召集人

東海大學社會研所畢

民國87-103學年

明德女中輔導室生涯規劃教師

明德女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

明德女中世界公民社社團指導老師

1.課程講述生動活潑、潛顯易懂、生活化。

2.用科技「翻轉教學」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3.運用「探究式教學」發現孩子天賦。

4.運用「學思達」的理念啟發孩子探索,培養會問問題的孩子。

5.與孩子成為「學習共同體」拉近距離。

陳馨怡

陳馨怡

體育科領域召集人

台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系畢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輔系

國立豐原高級商業職業學校【體育班】

「責任、合作、榮譽」

因為求學時期的運動專長之ㄧ是划船,所以我個人特別注重責任、合作、榮譽這三項,划船不但強調個人要善盡自身的責任,也求團隊合作,才能得到榮譽。現今社會上各行各業也如此,不再有個人主義,而是講求團隊績效,這就是我想引導給孩子們的觀念,我也清晰的了解到這就是我所理想中的藍圖,而這個教學相長的治學理念將會是整個藍圖的中心。

林芳如

林芳如

藝術科領域召集人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畢

朝陽科技大學建築暨都市設計研究所

培養學生在生活當中對於「美」的感知與探索,世間萬物從不缺乏美,而是需要發現「美」的雙眼與心靈。

蔡雅竹

蔡雅竹

綜合課程領域召集人

嘉南藥理大學嬰幼兒保育系畢

強調生活實際體驗中取材,使學生從做中學,兼重認知、情意及技能的教學,規劃適合兒童及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課程,設計多元、統整、活潑、實用的教材與活動。
班級導師

李俊毅

李俊毅

國一甲/英文

東海大學 外文所 英語教學組 畢業

東海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

1. 品德與態度
教學中強調品德教育,態度決定一切,透過尊重與負責的價值觀,培養學生正向的學習與做事態度,成就未來發展。

2. 愛心與陪伴
以愛心關懷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教師不僅幫助他們提高學業成就,更注重心理支持,幫助他們建立自信,面對挑戰。

3. 班級向心力與讀書風氣
透過團結的班級文化,營造積極的讀書風氣,讓學生在共同的目標中成長,並以班級為榮,展現團隊精神。

王琦雯

王琦雯

國一乙/國文

東海大學  中文系畢

1.營造學習的良好情境,維持師生愉快的互動。

2.強調學生基本功的認知培養,講述由淺入深,循序
 漸進。

3.善用日常生活或學生較為熟悉的事物,與文本內容
 做結合,使課程的教學能更活潑生動。

4.會引發學生學習動機,會設計與文本相關的活動,
 透過分組合作和口頭表達,增進語文能力的培養。

5.設立班級書庫,鼓勵每位學生閱讀並書寫心得,培
 養其閱讀良好的習慣。

陳欣誼

陳欣誼

國一戊/國文

國立中興大學  中國文學系畢

1.以身作則,用心關懷每一位孩子。

2.教導孩子如何釣魚,而不是給魚吃!

3.教學相長,與孩子一同學習、一同成長。

丁安利

丁安利

國一已/生物

高雄師範大學 
科學教學暨環境教育研究所畢

1.穩-堅毅不拔;實-腳踏實地;精-追求卓越;
 進-日新月新。

2.教學相長,微笑陪伴;一顆永遠好奇、勇於實現
 夢想的心;智於價值判斷的獨立思考能力是教師能
 給孩子最堅強的戰力。

3.有願景的老師更能帶出有夢想的孩子!

林建宇

林建宇

國二甲/英文

東海大學 外文所 英語教學組 畢業

東海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

1. 品德與態度
教學中強調品德教育,態度決定一切,透過尊重與負責的價值觀,培養學生正向的學習與做事態度,成就未來發展。

2. 愛心與陪伴
以愛心關懷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教師不僅幫助他們提高學業成就,更注重心理支持,幫助他們建立自信,面對挑戰。

3. 班級向心力與讀書風氣
透過團結的班級文化,營造積極的讀書風氣,讓學生在共同的目標中成長,並以班級為榮,展現團隊精神。

劉明慧

劉明慧

國二乙/數學

淡江大學  管理科學研究所

 

1.教育應給予孩子足夠的學習機會,尊重個別差異、
 發展多元智能。

2.信仰教育中有「愛」,便能寬待、理解、尊重,有
 「榜樣」可循,則能培養正確的人生觀。

3.運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導啟發孩子。以有教無
 類的精神,依學生的個別需求,提供適性教育,不
 輕易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期待孩子能自我實現。

張嘉純

張嘉純

國二丙/英文

靜宜大學  英語系畢

 

1.將艱深的理論搭配生活化題材說明。

2.仔細說明公式、定理的意義,使同學較容易牢記與
 應用。

3.帶領同學對科學實驗的現象或結果,經過思考與統
 整後加以運用。

陳雅玲

陳雅玲

國二丁/國文

東海大學  中文系畢業

 

1.課堂上課氣氛注重孩子的發問及學習狀況。

2.強調快樂學習但學習有效果。

3.使用多媒體融入教學使課程生動有趣。

4.結合生活經驗給孩子帶得走的能力。

王南頎

王南頎

國二戊/英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畢業

101-107年南投縣立埔里國中代理教師

107-109年南投縣私立均頭國民中小學專任教師兼導師

搭配科技媒材融入英語教學、用心熱忱帶動學生學習

徐彩寧

徐彩寧

國二己/國文

東海大學  教育研究所畢業

1.採用分組合作教學,了解並因應學生個體差異,
  指派不同的任務,使他們發揮自身潛能。

2.融合多媒體,讓課堂生動活潑,貼近生活。

3.除了學生成就表現,同樣重視學生品德教育。
  讓每位學生都能尊重他人、誠實且負責的人。

4.與學生互動良好,但原則不得少。

5.「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以鼓勵及正向肯定
  ,代替責備及負向語詞。

張忠強

吳佳玲

國三甲/數學

中國文化大學 應用數學系

1.著重於數學基本概念的理解,並激發學生的創造思
 考能力。

2.從數學知識觀點引發,提供適合學生了解的數學概
 念、數學方法及促進他們思考、發表、溝通、分析
 推理所發展的問題情境,進而能探究問題與解決問
 題,成為數學解題者及有信心於自己的數學能力。

3.在日常生活中,可用數學方法去理解週遭的事物,
 更可利用生活的題材去加強對數學概念的認識,使
 數學知識得以注入生活。

4.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將教學塑造成一個「參與」
 和「互動」的學習,藉由活動讓學生多思考,希望
 學生從活動中感受數學的意義、生活性與趣味性,
 以協助學生養成如何學且樂於學的良好習慣。

莊佳裕

莊佳裕

國三乙/數學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數學系

台中市梧棲國中

彰化縣立彰泰國中

台中市私立明德中學

1.品格優先:良好品格比優秀的能力更難得。

2.互助合作:一個人走很快,很多人走很遠。

3.愛與榜樣:講求身教大於言教。

徐佳圓

徐佳圓

國三丙/國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所

期待讓我們的孩子在愛中成長,
透過學習明白負責與付出的真諦。

張翡庭

張翡庭

國三丁/英文

東海大學 外文所 英語教學組 畢業

東海大學 教育研究所

1.愛以關愛的陪伴帶領我的學生們;認真且用心傾聽
 我的學生們的心聲與我的學生們一起成長。

2.榮譽除了學生們的學業上表現,學生們的品格教育
 與團隊學習也是相當重要的。

3.希望學生們可以從我的課程中學到不只是專業英文
 知識,還有更多的品格教育和創造力。

4.使命當不只是個說到做到的老師,也是一位時時關
 心教育界的動態的老師。

5.藉此給予學生們更好的學習;並由學生的學習成效
 中,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要有所需要改進的地方。

陳怡樺

陳怡樺

國三戊/數學

輔仁大學 數學系畢業

國立中央大學 數學研究所畢業

榮獲中華民國98年私校協會模範教師

民國92年起,擔任數學專任教師迄今

1.著重養成學生思考推理的習慣與能力。

2.鼓勵學生另類思考,勇於挑戰難題。

3.重視合作學習、學習合作。

4.老師上課風趣幽默,要求學生專注認真。

陳偉達

陳偉達

國三己/國文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畢

新北市立三芝國中

彰化縣立田尾國中

南投私立均頭國中

台中私立明德中學

1.著重厚植基礎

2.教學融入生活

3.教學與時俱進

4.啟發創意思考

5.培養情意感知

 


.地址︰402 台中市南區明德街84號   .電話︰04-2287-7676   •傳真︰04-22804516   
.建議使用 1024 × 768 解析度   .版權所有,如有任何形式之轉載請與本校聯絡